[好文有好報之靠自己推吓]
感謝 Stand News 立場新聞
//「編織美好時光」裡關於鄧寇克的論述,令我想起諾爾貝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作家亞歷塞維奇的作品「戰爭沒有女人的臉」。阿歷塞維奇是一名記者,她訪問了前蘇聯169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女兵,把她們的經歷寫成書。
「編織」一片裡記述了一對孖女,在鄧寇克行動中,記憶都是生活化的小事:例如英軍救了一隻小狗,被法國兵親吻;這些後來成為了戲中戲的笑料。但阿歷塞維奇記下的女兵的故事何其相似,除了是殘忍壯烈之後,還有生活化而瑣碎:女性要穿男人四十二號軍靴上戰場刮得雙腳流血;未成年女兵在戰場才第一次月經來潮;男兵死前要求看一看女兵的胸脯。
我明白不少人對戰爭電影有一種期望。但能夠在戰爭電影中拍出女人視覺,是對整個歷史記憶,戰爭論述的顛覆。//
譚蕙芸